近日,人民網推出《數讀中國》系列報道,聚焦家鄉特產的“大摸底”。在遼寧的“特產”中,沈鼓集團作為一家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重器”企業,以卓越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成為本次報道的亮點之一,同時見證了沈鼓集團在推動遼寧地方經濟發展、引領行業技術進步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貢獻......
“工業長子”遼寧特產“上新”:美玉促文旅
“莓”味助致富
人民網文章節選:
第一架新型噴氣式戰斗機、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氣輪機、第一套10萬空分大型空氣壓縮機……這些“大國重器”背后,都有著“工業長子”遼寧的貢獻。
這里不僅工人有力量,咱們手藝人和新農人也在奮力前行、接續奮斗,把遼寧特產帶向全國。
大國重器,見證“工業長子”風采
20 多米高的廠房內,龍門吊車勾著巨型部件往來穿梭;五軸數控機床切割金屬發出吱吱響聲;操作員不時監看設備上的各項參數……走進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透平公司轉子車間,映入眼簾的是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沈鼓集團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設計制造大型復雜壓縮機、高端核主泵等重大裝備的制造廠商之一。去年3月,沈鼓集團研制的中國首臺套150萬噸/年乙烯“三機”成功發運,該機組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程度最復雜、工藝水平最高的國產化超大型乙烯“三機”,為我國高端、大型壓縮機組走向國際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沈鼓集團營口透平公司大型離心壓縮機試驗平臺
從1998年首次為乙烯裝置研制壓縮機組至今,沈鼓目前已擁有13套百萬噸級乙烯“三機”業績,全部乙烯“三機”壓縮機數近百臺,產品遍布全國并遠銷海外。成功實現了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組從依賴國外進口到國產化自主可控,再到出口國際的重大突破。
多年來,依靠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產品突破,沈鼓集團交上令人為之振奮的成績單,國產重大裝備碩果累累。“之所以能攻克一個個難題,秘訣就是堅定不移地實施自主創新,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據沈鼓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集團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常年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建立了‘兩站四院五中心’的聯合創新體系,擁有13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的國內頂尖研發設計團隊。建設了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能源大型透平壓縮機組研發(實驗)中心等國家和省級科技創新平臺22個,累計擁有2397項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專有技術。”
沈鼓集團轉子車間生產的壓縮機葉輪
目前,沈鼓集團已經具備年產180萬噸乙烯、140萬噸PTA、2000萬噸煉油,以及500萬方LNG、天然氣長輸管線、15萬空分,300MW空氣儲能、大型航空航天試驗風洞等裝置用壓縮機組以及國核一號、華龍一號核主泵等重大裝備的研制能力。這也標志著沈鼓集團以自主知識產權為特征的重大技術裝備研制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